上幣標準引發反思:老牌項目對數據造假和投資背書的質疑

robot
摘要生成中

項目發展與交易所上幣的深度思考

近期,我們正在進行品牌和主網的升級,同時進行換幣操作,因此與多家交易平台有所接觸。作爲一個從2017年就開始構建的項目,我們對這些標準流程已經相當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規程序和代碼審計外,主要關注點在於市場預算、新增用戶流量以及如何讓現有用戶受益等方面。項目方需要流動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則需要用戶和交易量,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

然而,在與交易平台初步溝通後,我們發現研究部門的評判標準令人深思。他們提出了幾個可能導致我們無法上架或需要增加預算的問題點。以下是其中幾個值得討論的方面:

首先,他們認爲我們的數據熱度不足,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和鏈上數據方面。他們拿同類項目作比較,但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值得質疑。例如,一些帳號擁有數十萬粉絲,但每條推文的瀏覽量僅有幾千,評論更是寥寥無幾。再看鏈上數據,一個交易哈希包含多條交易記錄,這種情況在普通用戶中並不常見。尤其是在AI數據標注領域,專業性較強,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用戶同時對同一數據集進行標注的情況。

其次,投資機構背書成爲了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作爲一個運營六年多的項目,我們一直依靠自身資金發展,從未接受外部投資。在我們看來,這種純社區驅動、無風投控制的模式應該是值得贊賞的。然而,在研究部門眼中,這反而成了缺乏機構背書、不夠正統的表現。

第三,關於代幣流通量和估值的問題。我們的代幣已全部解鎖,市值等同於完全稀釋估值,其中近70%的代幣鎖定在驗證節點中。研究部門認爲這可能帶來巨大的拋售壓力,但實際上,作爲一個純社區驅動的項目,誰會大規模拋售呢?況且,我們的項目已經存在多年,如果要拋售,爲什麼要等到現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市值僅有不到1億美元,作爲一個擁有實際業務、產品、客戶和收入的AI數據層項目,這個估值並不高。

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點,但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舉。我理解研究人員每天需要評估衆多項目,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數據維度,這其中涉及大量專業知識。但最基本的真僞善惡判斷不應該忽視。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上幣似乎變成了一場數據造假、項目換皮、空投給工作室然後傾銷的遊戲。這種做法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一些好處,但長遠來看,只會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爲行業老兵,我們深知這些技巧和手段,但我們選擇不去使用。因爲這些行爲最終只會便宜了各種中間商,而犧牲的是新進散戶的利益,扭曲了項目開發者的重心,最終導致整個行業陷入萎靡。

回想2017/2018年ICO時期,雖然資源匱乏,但社區氛圍純粹,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廣產品,遇到問題時互幫互助。那時的介紹和合作多是無償的,而現在卻充斥着各種回扣和介紹費。

真誠希望我們能夠重拾當初的純粹,爲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OffchainOraclevip
· 07-24 17:26
割韭菜进化论了属于是
回復0
0xLuckboxvip
· 07-24 17:23
你还想回到17年?都还想呢
回復0
Gas_FeeTerapistvip
· 07-24 17:14
数据早晚造假 有心人都懂
回復0
Gas_FeeNightmarevip
· 07-24 17:06
老哥,项目都虚化了唉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