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ypto項目方的社區困境:從買盤到賣盤的轉變當前,新興的加密貨幣項目普遍面臨一個共同問題:代幣上線即破發。爲應對這一困境,一些項目方採取了諸如控制籌碼、鎖倉質押等策略,試圖在代幣初期營造更爲樂觀的市場氛圍。然而,這些做法恰恰反映了項目方將自身社區等同於潛在賣盤的潛意識。這不禁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爲何精心培育的社區最終成爲拋壓來源?如果社區僅僅是賣盤,項目方爲何還要投入大量資源來構建它?實際上,許多項目方對社區的本質理解不足。他們構建社區的動機往往是爲了滿足交易平台的上幣要求,或作爲談判籌碼。因此,"社區"在他們眼中被簡化爲冰冷的數字指標,追求快速增長和龐大規模。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用戶獲取模式,包括任務平台、社交媒體工具和意見領袖矩陣等。這些方法通過低門檻參與和空投激勵來吸引大量用戶,實現所謂的"有機增長"。然而,這種策略的結果往往是吸引了大量以"薅羊毛"爲目的的用戶,而非真正的項目支持者。如果項目的終極目標僅僅是快速上幣並退出,那麼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這也解釋了爲何社區成員更傾向於成爲賣盤而非買盤:從一開始,項目方對社區的定位和用戶獲取策略就已經決定了這一結果。項目方尋求這些用戶來提升數據指標,而用戶參與的初衷則是通過貢獻數據和勞動力來獲取空投獎勵。雙方都心知肚明彼此的真實意圖,卻都選擇了心照不宣。對項目而言,發放的代幣本質上是一種債務,是爲用戶提供數據的成本支出,而非真正的資產。因此,當代幣正式發行時,這些空投自然而然地轉化爲拋壓,這是整個生態系統中各方行爲邏輯的必然結果。
Crypto項目社區困境:從買盤到賣盤的必然轉變
Crypto項目方的社區困境:從買盤到賣盤的轉變
當前,新興的加密貨幣項目普遍面臨一個共同問題:代幣上線即破發。爲應對這一困境,一些項目方採取了諸如控制籌碼、鎖倉質押等策略,試圖在代幣初期營造更爲樂觀的市場氛圍。
然而,這些做法恰恰反映了項目方將自身社區等同於潛在賣盤的潛意識。這不禁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爲何精心培育的社區最終成爲拋壓來源?如果社區僅僅是賣盤,項目方爲何還要投入大量資源來構建它?
實際上,許多項目方對社區的本質理解不足。他們構建社區的動機往往是爲了滿足交易平台的上幣要求,或作爲談判籌碼。因此,"社區"在他們眼中被簡化爲冰冷的數字指標,追求快速增長和龐大規模。
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用戶獲取模式,包括任務平台、社交媒體工具和意見領袖矩陣等。這些方法通過低門檻參與和空投激勵來吸引大量用戶,實現所謂的"有機增長"。然而,這種策略的結果往往是吸引了大量以"薅羊毛"爲目的的用戶,而非真正的項目支持者。
如果項目的終極目標僅僅是快速上幣並退出,那麼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這也解釋了爲何社區成員更傾向於成爲賣盤而非買盤:從一開始,項目方對社區的定位和用戶獲取策略就已經決定了這一結果。
項目方尋求這些用戶來提升數據指標,而用戶參與的初衷則是通過貢獻數據和勞動力來獲取空投獎勵。雙方都心知肚明彼此的真實意圖,卻都選擇了心照不宣。對項目而言,發放的代幣本質上是一種債務,是爲用戶提供數據的成本支出,而非真正的資產。
因此,當代幣正式發行時,這些空投自然而然地轉化爲拋壓,這是整個生態系統中各方行爲邏輯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