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国际贸易政策不关自己的事,但只要你有买鸡蛋、用 iphone、用卫生纸、开车、用卫生纸擦屁股、吃糖果饼干,你就已经是全球关税与供应链博弈的一环。
自从川普从 2018 年开始打贸易战后,到了 2025 直接祭出「全面关税」,让全球供应链大洗牌。本次将会带入生活例子来简单解释关税及供应链是如何造成这场毫无烟硝味,伤害却巨大的经济战争。
关税是什么?你我每天都在默默缴税
什么是关税,就是政府对进口商品额外收取的一笔税金,像是:
我从美国买一张 100 美元的黑胶唱片,如果有 25% 关税,你最后就要多付 25 美元。
而这笔钱最后是由消费者吸收,反映在你和我的钱包里。
美中关税贸易战时间线,川普首开第一枪
以下是美中关税贸易战时间线一览表:
2018 年:川普以中国窃取技术与强制技术转移为由,对价值 3,600 亿美元中国商品课税。随后引发中国报复,向美农产品与工业产品课税 1,100 亿美元。受害者为美国农民,美国最后发钱补贴才稳住自家农产。
2020 年:双方暂时休兵,中国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改善智慧财产权保护,但大多数关税仍然没撤除。轮到拜登执政,依旧保留川普对中强硬政策,凸显两党共识。
2025 年:4/2 川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最低加征 10% 关税。又于 4/9 实施互惠关税,对中国课 125%,汽车进口课 25%,其余国家比照对美税率「回敬一半」。
川普说的相当直白:「你课我 67%,我回敬你 34%。这才叫公平!」
川普激进关税导致中国、欧洲盟友、台湾全面开杠
中国:4/11 起对美商品课税 125%。
加拿大:对美汽车开征 25% 反制税。
欧盟、法国、义大利、台湾等国家也全面反弹
关税政策下谁先受害?企业缩毛、消费者买单
关税一加上去,厂商最直接就是:
调涨价格:消费者买单
压低成本:品质下降
改变生产地 :供应链被重组
例如有 100 美元的钢材加上 30% 关税,成本变成 130 美元。长期就会变成通膨压力上升,你买的卫生纸、糖果饼干都会涨价。
谁在定美国的关税?总统不是唯一老大
很多人以为总统最大,但还是有分工:
国会:宪法授权可立法调整关税
总统:可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 在国安或经济威胁时加税
贸易代表署 (USTR):负责对外谈判与政策设计
美国海关 (CBP):实际在港口收税
哈佛教授称 Willie Shih 称:供应链不是坏,是太脆弱
哈佛教授 Willie Shih 于受访时指出,现在供应链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依赖特定国家或单一流程」,他举例沙发的供应链:
皮革:美国
木材:阿根廷
泡绵:荷兰
组装:中国深圳
再透过港口运往美国中部
而其中一个环节出事,像是被课关税、塞港,整张沙发就卡关,接着涨价。
美国为什么搞不回制造业?成本太高是关键
川普希望借由加关税让制造业者回流美国,但 Shih 指出:
美国工资比中国、墨西哥的 4 到 5 倍高。
iPhone 在中国组装 4 小时只需 24 美元人力成本,美国要花 160 美元。
Shih 点出一项关键,除非是像喷射引擎这种「人力占比低」的产品,否则回流根本不可能。
鸡蛋贵不是鸡偷懒,是因为断了中国进口的饲料
Shih 还举例为何鸡蛋价格飙涨,他表示:
蛋鸡吃的饲料中,需要一种叫「Biotin」的营养素。
绝大多数 Biotin 来自中国,一旦中国限制出口,美国鸡会生不了蛋,蛋价当然飙涨。
Just-In-Time 库存不是万灵丹,Toyota 给过教训
Shih 也以即时生产 (Just-In-Time) 为例,他表示 JIT 是为了节省库存,但遇到灾难时,没备料就等于断链。
而 2011 年日本地震让 Toyota 晶片厂停摆,之后改成「根据交期长短设库存」,不再只靠一条供应链。
中国港口 vs 美国港口:谁效率高看卡车数量就知道
对于中国港口与美国港口谁的运输效率高,Shih 则表示:
深圳港一天可处理 2 万台卡车进出,港区多达 20 个可停靠巨轮的码头。
美国大港如洛杉矶/长堤港:总量却不到中国的一半。
而中国先前就已基础建设为优先,成为全球物流中枢,美国则明显落后。
晶片为何又短缺?因为大家抢着做 AI
Shih 表示目前全球 GPU 几乎都靠台积电 (TSMC) 生产,而
盖一座先进制程的晶片厂要动辄 200 亿美元
全世界需求大爆发,短期内也没有足够产能供应给所有产业。
AI、手机、伺服器全都在抢产能,车厂只能排队等。
从糖果、草莓到肥料,美国「进口依赖」远比你想像多
糖果涨价:今年象牙海岸可可豆歉收。
草莓价格:加州采收工人太贵,只好靠墨西哥进口。
化肥 Potash 全靠加拿大:一旦关税战开打,美国农业首当其冲。
贸易全球化不是坏事,但未来会「各组团」
Shih 在最后预测全球供应链不会解体,但是:
会出现「阵营式重组」
美、欧、日、韩可能组一团,中国与东南亚组一团
大家不再全靠彼此,但也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
关税变成经济武器,供应链将区域化
总结来看,川普用关税当成逼人让步谈判武器,试图让全球经济中枢再次回到美国,重塑全球贸易形势。而哈佛 Shih 则提醒我们,成本最低不再是唯一原则,「弹性」与「库存」才是未来胜出的关键。以下是未来三大关键趋势:
供应链区域化:以地缘政治为主的区域分工,像是「美欧日韩联盟 vs 中国东协体系」会更加明确
制造地多元化:企业不再只靠一个国家做代工,而是以自己选定的地区作为核心,再将产能转移至其他地方,以降低风险
从极致效率转向稳定韧性:即时生产 (Just-In-Time) 模式将转换成以防万一 (Just-In-Case) 模式。
这篇文章 蛋价高、晶片缺?川普关税让企业与民众买单,详细解析全球供应链重组未来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230548 帖子
198262 帖子
146256 帖子
79032 帖子
65839 帖子
63131 帖子
60069 帖子
57747 帖子
51948 帖子
50381 帖子
蛋价高、晶片缺?川普关税让企业与民众买单,详细解析全球供应链重组未来
许多人以为国际贸易政策不关自己的事,但只要你有买鸡蛋、用 iphone、用卫生纸、开车、用卫生纸擦屁股、吃糖果饼干,你就已经是全球关税与供应链博弈的一环。
自从川普从 2018 年开始打贸易战后,到了 2025 直接祭出「全面关税」,让全球供应链大洗牌。本次将会带入生活例子来简单解释关税及供应链是如何造成这场毫无烟硝味,伤害却巨大的经济战争。
关税是什么?你我每天都在默默缴税
什么是关税,就是政府对进口商品额外收取的一笔税金,像是:
我从美国买一张 100 美元的黑胶唱片,如果有 25% 关税,你最后就要多付 25 美元。
而这笔钱最后是由消费者吸收,反映在你和我的钱包里。
美中关税贸易战时间线,川普首开第一枪
以下是美中关税贸易战时间线一览表:
2018 年:川普以中国窃取技术与强制技术转移为由,对价值 3,600 亿美元中国商品课税。随后引发中国报复,向美农产品与工业产品课税 1,100 亿美元。受害者为美国农民,美国最后发钱补贴才稳住自家农产。
2020 年:双方暂时休兵,中国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改善智慧财产权保护,但大多数关税仍然没撤除。轮到拜登执政,依旧保留川普对中强硬政策,凸显两党共识。
2025 年:4/2 川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最低加征 10% 关税。又于 4/9 实施互惠关税,对中国课 125%,汽车进口课 25%,其余国家比照对美税率「回敬一半」。
川普说的相当直白:「你课我 67%,我回敬你 34%。这才叫公平!」
川普激进关税导致中国、欧洲盟友、台湾全面开杠
中国:4/11 起对美商品课税 125%。
加拿大:对美汽车开征 25% 反制税。
欧盟、法国、义大利、台湾等国家也全面反弹
关税政策下谁先受害?企业缩毛、消费者买单
关税一加上去,厂商最直接就是:
调涨价格:消费者买单
压低成本:品质下降
改变生产地 :供应链被重组
例如有 100 美元的钢材加上 30% 关税,成本变成 130 美元。长期就会变成通膨压力上升,你买的卫生纸、糖果饼干都会涨价。
谁在定美国的关税?总统不是唯一老大
很多人以为总统最大,但还是有分工:
国会:宪法授权可立法调整关税
总统:可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 在国安或经济威胁时加税
贸易代表署 (USTR):负责对外谈判与政策设计
美国海关 (CBP):实际在港口收税
哈佛教授称 Willie Shih 称:供应链不是坏,是太脆弱
哈佛教授 Willie Shih 于受访时指出,现在供应链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依赖特定国家或单一流程」,他举例沙发的供应链:
皮革:美国
木材:阿根廷
泡绵:荷兰
组装:中国深圳
再透过港口运往美国中部
而其中一个环节出事,像是被课关税、塞港,整张沙发就卡关,接着涨价。
美国为什么搞不回制造业?成本太高是关键
川普希望借由加关税让制造业者回流美国,但 Shih 指出:
美国工资比中国、墨西哥的 4 到 5 倍高。
iPhone 在中国组装 4 小时只需 24 美元人力成本,美国要花 160 美元。
Shih 点出一项关键,除非是像喷射引擎这种「人力占比低」的产品,否则回流根本不可能。
鸡蛋贵不是鸡偷懒,是因为断了中国进口的饲料
Shih 还举例为何鸡蛋价格飙涨,他表示:
蛋鸡吃的饲料中,需要一种叫「Biotin」的营养素。
绝大多数 Biotin 来自中国,一旦中国限制出口,美国鸡会生不了蛋,蛋价当然飙涨。
Just-In-Time 库存不是万灵丹,Toyota 给过教训
Shih 也以即时生产 (Just-In-Time) 为例,他表示 JIT 是为了节省库存,但遇到灾难时,没备料就等于断链。
而 2011 年日本地震让 Toyota 晶片厂停摆,之后改成「根据交期长短设库存」,不再只靠一条供应链。
中国港口 vs 美国港口:谁效率高看卡车数量就知道
对于中国港口与美国港口谁的运输效率高,Shih 则表示:
深圳港一天可处理 2 万台卡车进出,港区多达 20 个可停靠巨轮的码头。
美国大港如洛杉矶/长堤港:总量却不到中国的一半。
而中国先前就已基础建设为优先,成为全球物流中枢,美国则明显落后。
晶片为何又短缺?因为大家抢着做 AI
Shih 表示目前全球 GPU 几乎都靠台积电 (TSMC) 生产,而
盖一座先进制程的晶片厂要动辄 200 亿美元
全世界需求大爆发,短期内也没有足够产能供应给所有产业。
AI、手机、伺服器全都在抢产能,车厂只能排队等。
从糖果、草莓到肥料,美国「进口依赖」远比你想像多
糖果涨价:今年象牙海岸可可豆歉收。
草莓价格:加州采收工人太贵,只好靠墨西哥进口。
化肥 Potash 全靠加拿大:一旦关税战开打,美国农业首当其冲。
贸易全球化不是坏事,但未来会「各组团」
Shih 在最后预测全球供应链不会解体,但是:
会出现「阵营式重组」
美、欧、日、韩可能组一团,中国与东南亚组一团
大家不再全靠彼此,但也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
关税变成经济武器,供应链将区域化
总结来看,川普用关税当成逼人让步谈判武器,试图让全球经济中枢再次回到美国,重塑全球贸易形势。而哈佛 Shih 则提醒我们,成本最低不再是唯一原则,「弹性」与「库存」才是未来胜出的关键。以下是未来三大关键趋势:
供应链区域化:以地缘政治为主的区域分工,像是「美欧日韩联盟 vs 中国东协体系」会更加明确
制造地多元化:企业不再只靠一个国家做代工,而是以自己选定的地区作为核心,再将产能转移至其他地方,以降低风险
从极致效率转向稳定韧性:即时生产 (Just-In-Time) 模式将转换成以防万一 (Just-In-Case) 模式。
这篇文章 蛋价高、晶片缺?川普关税让企业与民众买单,详细解析全球供应链重组未来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