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从业者法律困境:合规与创新如何平衡
Web3从业者的法律困境:合规还是创新?
Web3行业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许多从业者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很难再回到传统行业。有人将Web3工作描述为"高薪、远程、惬意又危险"。
确实,与传统行业相比,Web3相关岗位通常薪资较高;项目方多在海外,员工往往可以分布式办公,无需打卡上班。这对打工人来说既有高薪又自由,堪称理想的工作状态。
然而,进入Web3圈子后,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国内是否合法。因此,不少Web3从业者表现得"偷偷摸摸",他们在线上积极参与Web3,但在线下公开场合却对自己的职业讳莫如深。
有些Web3从业者会直接咨询律师,询问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国内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一位咨询者最近问道:"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那我从事的工作(如海外发币、交易所员工、DeFi等)难道不能做吗?"
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困惑:既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为什么会构成犯罪?
事实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法律具有稳定性,一旦制定就不能随意修改,这导致法律在应对新兴社会问题时存在滞后性。我国现行《刑法》虽然经过多次修正,但仍无法对各个新兴行业做出面面俱到的规定。
以NFT数字藏品行业为例,虽然已兴起多年,但至今仍无明确法律规定。然而,近年来已有多起相关刑事案件。因此,某个行业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并不意味着相关业务一定没有法律风险。
那么,公安机关是否可以在这些新兴领域随意指控当事人涉嫌犯罪呢?当然也不是。评判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刑法一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以某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被定性为开设赌场罪为例,其原因在于该交易所上线了1000倍的高杠杆合约,并存在与用户对赌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押大小、赌输赢",本质上与赌博行为相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交易所的永续合约业务都会被认定为赌博。
因此,对于Web3项目或从业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在评估法律风险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法律的空白领域,罪与非罪的判定并非非黑即白。
Web3从业者不应抱有鸵鸟心态。在咨询律师时,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是单纯辩驳法律依据,还是想深入了解自身行为的法律风险边界?了解司法机关对相关行为的打击尺度和范围?哪些行为在实践中涉刑风险较高?
这样才能加深对自身行为的法律认知,做出更好的决策。毕竟,Web3的部分业务在国内确实属于红线,如发币、涉赌、涉传销等。但并非所有Web3项目都不合法,有些业务可能处于罪与非罪的模糊地带。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建议在充分了解相关法律风险及边界,并能预见最坏结果后,再做出对自己最正确的决策,以避免将来可能的遗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