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发展与交易所上币的深度思考近期,我们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的升级,同时进行换币操作,因此与多家交易平台有所接触。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已经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主要关注点在于市场预算、新增用户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方面。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则需要用户和交易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然而,在与交易平台初步沟通后,我们发现研究部门的评判标准令人深思。他们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架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点。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讨论的方面: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热度不足,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他们拿同类项目作比较,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质疑。例如,一些账号拥有数十万粉丝,但每条推文的浏览量仅有几千,评论更是寥寥无几。再看链上数据,一个交易哈希包含多条交易记录,这种情况在普通用户中并不常见。尤其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专业性较强,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集进行标注的情况。其次,投资机构背书成为了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作为一个运营六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无风投控制的模式应该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机构背书、不够正统的表现。第三,关于代币流通量和估值的问题。我们的代币已全部解锁,市值等同于完全稀释估值,其中近70%的代币锁定在验证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作为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谁会大规模抛售呢?况且,我们的项目已经存在多年,如果要抛售,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作为一个拥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这个估值并不高。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点,但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我理解研究人员每天需要评估众多项目,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数据维度,这其中涉及大量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真伪善恶判断不应该忽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上币似乎变成了一场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空投给工作室然后倾销的游戏。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好处,但长远来看,只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行业老兵,我们深知这些技巧和手段,但我们选择不去使用。因为这些行为最终只会便宜了各种中间商,而牺牲的是新进散户的利益,扭曲了项目开发者的重心,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萎靡。回想2017/2018年ICO时期,虽然资源匮乏,但社区氛围纯粹,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产品,遇到问题时互帮互助。那时的介绍和合作多是无偿的,而现在却充斥着各种回扣和介绍费。真诚希望我们能够重拾当初的纯粹,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币标准引发反思:老牌项目对数据造假和投资背书的质疑
项目发展与交易所上币的深度思考
近期,我们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的升级,同时进行换币操作,因此与多家交易平台有所接触。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已经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主要关注点在于市场预算、新增用户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方面。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则需要用户和交易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在与交易平台初步沟通后,我们发现研究部门的评判标准令人深思。他们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架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点。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讨论的方面:
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热度不足,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他们拿同类项目作比较,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质疑。例如,一些账号拥有数十万粉丝,但每条推文的浏览量仅有几千,评论更是寥寥无几。再看链上数据,一个交易哈希包含多条交易记录,这种情况在普通用户中并不常见。尤其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专业性较强,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集进行标注的情况。
其次,投资机构背书成为了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作为一个运营六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无风投控制的模式应该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机构背书、不够正统的表现。
第三,关于代币流通量和估值的问题。我们的代币已全部解锁,市值等同于完全稀释估值,其中近70%的代币锁定在验证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作为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谁会大规模抛售呢?况且,我们的项目已经存在多年,如果要抛售,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作为一个拥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这个估值并不高。
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点,但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我理解研究人员每天需要评估众多项目,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数据维度,这其中涉及大量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真伪善恶判断不应该忽视。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上币似乎变成了一场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空投给工作室然后倾销的游戏。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好处,但长远来看,只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行业老兵,我们深知这些技巧和手段,但我们选择不去使用。因为这些行为最终只会便宜了各种中间商,而牺牲的是新进散户的利益,扭曲了项目开发者的重心,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萎靡。
回想2017/2018年ICO时期,虽然资源匮乏,但社区氛围纯粹,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产品,遇到问题时互帮互助。那时的介绍和合作多是无偿的,而现在却充斥着各种回扣和介绍费。
真诚希望我们能够重拾当初的纯粹,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