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香港Web3大会热度降温 RWA成焦点 华人大佬聚会引关注
香港Web3大会:热度不再,RWA受关注,华人大佬聚会成焦点
今年的香港Web3嘉年华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4月6日至9日,第三届"2025 香港 Web3 嘉年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尽管主办方宣称汇聚了近400位全球专家和行业领袖,展会面积比去年增加50%,但现场氛围却冷清许多。
多位参会者反映,今年的人流量几乎只有去年的一半,展位数量也从去年的150多家缩减到不足100家。相比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家展位,差距更为明显。有人甚至戏称这是"最冷的一次大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行情低迷影响了参会热情;2月的共识大会抢占了先机;行业缺乏新热点和创新也是一个普遍问题。
从展位情况来看,某交易平台的展台最为热闹,也是最大的展位。交易所仍然是大会的主要赞助商。此外,MEME类别的项目GMGN也颇受关注。在热门话题方面,Payfi依然备受瞩目,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有不少建树。数据交易所和基金公司的展位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主要聚焦于RWA和数字货币基金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曾经火热的概念在本次大会上似乎失去了吸引力。DePin赛道无人问津,Solana和Sui的曝光度不高,TON也不再如往年那般引人注目。比特币生态更是乏人问津,BTCFi似乎成为了"伪命题"。
从参会者构成来看,KOL成为主力军,有人戏称这是"KOL人才市场"。相比之下,VC机构的存在感明显下降,这与上一轮牛市中VC的高调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主会场人气不佳,但周边活动依然热闹。超过100场的Side event中,除了技术论坛和黑客松,各种社交活动也让人流连忘返。华人仍是香港大会的核心群体,而海外参与者似乎有所减少。
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华人大佬们的聚会。在一场活动中,多位知名华人企业家齐聚一堂,展现了"一笑泯恩仇"的场面。这些曾经有过矛盾的大佬们在酒桌上谈笑风生,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
相比之下,以太坊创始人的处境就不那么乐观了。在币价低迷的背景下,他的演讲似乎没有引起太多共鸣。有趣的是,某些交易所创始人反而比他更受欢迎,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市场对流动性的关注度高于技术创新。
总的来说,本次香港Web3大会折射出了当前行业的现状:热点和创新不足,真实应用尚未显现,熊市氛围初现。然而,熊市也不乏优点,可能有利于优质项目脱颖而出。同时,传统金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尽管香港的Web3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其生态已初步成型。从政策角度看,香港在Web3领域的开放度仍居全球前列。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包括制定稳定币监管制度和支持数码港建设Web3生态圈。
虽然香港作为窗口的作用目前效果有限,但从长远来看,作为兼具规范性和开放性的金融中心,香港仍是传统机构进入Web3领域的理想选择。也许,我们需要对香港的发展给予更多耐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