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劍橋最新報告:比特幣挖礦能源結構已悄然改變
撰文:DSBatten
編譯:叮當(@XiaMiPP)
編者按:劍橋替代金融研究中心(CCAF)發布了最新版比特幣挖礦可持續發展報告,給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新數據:目前有 52.4% 的比特幣網路算力來自「零排放」能源。而在上一次的報告中,這一比例還只有 37% 。換句話說,比特幣挖礦在能源結構上的「綠色轉型」進度,遠超很多人的預期。
如今,比特幣網路已經:
以下內容是@DSBatten 對本次報告的重點摘要,由 Odaily 星球日報進行編譯:
完整報告閱讀:
注:研究團隊首次對 49 家真實運營中的比特幣礦企做了深入調查,不再只是用老舊模型來推測數據。這讓整個報告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也讓我們對比特幣挖礦的能源使用方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 26% 的挖礦來自「離網」電力,綠色能源更常見
一個很重要的新發現是,全球有 26% 的比特幣挖礦算力來自「離網」能源(即不接入主流電網的能源)。這些礦場大多建在電力成本更低、接近清潔能源產地的區域,比如水電豐富的山區、風能強勁的高原、地熱資源充沛的地區,甚至還有直接用天然氣餘氣發電的。
相比之下,早期的報告大多默認挖礦就是「上網」行爲,忽視了這部分「離網」礦工的存在。而實際上,離網挖礦反而更有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或廢能利用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相對更小。
二、碳排強度大幅下降,比許多傳統行業都低
在碳排放方面,這次報告給出一個最新估算:比特幣網路每度電產生的碳排爲 288.2 克 CO₂e/kWh。這個數值已經比很多大型傳統產業要低,而且和獨立研究員 Daniel Batten 的估值(266 克)也非常接近,說明數據基本靠譜。
更重要的是,比特幣全網的年度碳排總量約爲 3980 萬噸 CO₂e,這個數值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低,而且過去四年基本沒有顯著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
三、甲烷減排手段開始顯效, 5.5% 排放已被抵消
除了「用什麼電」之外,挖礦行業正在開始用一些更「激進」的減碳手段。比如,一些礦企直接使用油氣田中「本來要被燒掉」的天然氣餘氣(Flare Gas)來發電挖礦。這樣一來,不但挖到了礦,還避免了甲烷直接排入大氣。
將這種「負碳能源」計算進去後,比特幣網路的淨排放降到 3760 萬噸 CO₂e,比最初的數據再降了大約 5.5% 。這部分減排貢獻,已經不容忽視。
四、礦機回收率高達 86.9% ,電子廢棄物處理優於多數行業
很多人會擔心,比特幣挖礦設備更新快,會不會產生很多電子垃圾?這次報告也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回應:
這說明比特幣挖礦行業在環保這塊的意識,其實比外界想象的要高得多。
五、挖礦設備越來越高效,很多人低估了這點
劍橋團隊還特別提到,很多過去批評比特幣「耗能高」的觀點,其實忽略了一個關鍵變量:設備效率一直在進步。
從早期的 CPU/GPU,到 ASIC 專用芯片,每一次迭代都會帶來單位能耗的算力提升。就像當年評論互聯網「太耗電」的人沒考慮摩爾定律一樣,現在也有不少人忽視了礦機進步帶來的能效革命。
六、比特幣的「非法用途」正在減少,而不是增加
報告還對比特幣在非法活動中的使用情況做了說明:數據顯示,用於非法用途的比例在 2019 年達到峯值,絕對數量在 2022 年見頂,如今兩個指標都在下降中。
這份報告是對比特幣「污名化」認知的一次正面糾偏。它打破了「比特幣=化石能源」這種過時的印象,也爲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媒體提供了新的事實基礎。